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4日下午3点半,两名住在巴黎意大利广场街区的中国女学生受到了7名法国警察“造访”。这批警察没有出示任何搜查证,仅以公寓墙上一行用圆珠笔写就、并用箭头指明方向的“一楼有中国婊子”(Putes chinoises, 1er)几字 ,在她们住所翻箱倒柜搜查、并带回警局做笔录,这时警察还告诉她们“你们中国留学生好多都是妓女”。

她们为此事寻求律师、使馆和媒体帮助。巴黎的华人律师没人敢接此事;使馆给出有用建议:让他们搬家;法国媒体没有便民热线,加上语言障碍,导致他们放弃。最终此事在415日经华文媒体《欧洲时报》记者张新报道后引起轰动,短短3小时阅读量超过1万。

另外一名住在离13区不远的94省一街区的留学生LI Lou(音译)也反映在4月初遇到了类似情况,被5名警察暴力砸门,反复盘问是否是妓女,还登记了所有女生手机串号,邻居的3袋较贵的奢侈品被警察收缴,至今未拿回,警察也未道歉。

在法国仍实行紧急状态时、以及刚通过惩罚招嫖者的法律时,这两起名为调查中国妓女、实际变成针对中国女留学生的行动,让人把去年年底奥拜维利耶华人持续几月遭受郊区青年黑帮的暴力抢劫,以及47日和8日两名中国女生在4号线两次遭遇同样两名陌生女青年的语言暴力侮辱和暴力殴打等事件联系起来。这几起事件,加上两起恐怖袭击引起的话题,16个月不到,超过了近5年中国讨论法国的所有话题活跃度。

民族国家认同仍非常强烈的中国,到201512月底已经有6.88亿人在使用互联网。这些事件短时间内在网络上积蓄了大量对法国警察的负面印象甚至是仇恨情绪:“法国不安全!”“你们为什么纵容坏人而专门欺负中国人?”

在中国人普遍对法国的文化艺术具有十分的好感时,为何法国警察在享受过他们服务的中国人心里印象颇不佳?综合中文媒体有关法国社会问题的大讨论来看,法国警察对中国移民有选择性地执法、对日常偷盗和抢劫行为行动缓慢以及对待外国移民居留手续办理中普遍的官僚行为,造成了问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最早的一起事关法国警察的大讨论是在2008年。笔名为司徒北辰旅法记者在《南方周末》以《非法移民刘春兰之死》报道了美丽城街区一位贫穷的东北妇女,因为下岗后的7万元债务来法,在警察破门而入因恐惧被警察遣送回国跳窗身亡,第一次在中国人心里对法国警察打了个问号:为何你们不能更文明地执法?虽然在这起事件中,警察只是去给死者室友送传票,但显然法国警察已经给他们留下了不少阴影。

中国旅游团在巴黎等地遭遇有组织偷窃、暴力袭击,法国警方行动迟缓近年屡屡出现在中国的网上讨论和媒体报道中。赴法旅游的中国人在2015年猛增50%、超过200万人次,中国人爱携带现金的习惯引起法国小偷和抢劫犯的垂涎。

虽然2015年初巴黎警方热门旅游景点的中国游客遇袭率已经下降26%。但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各种被盗和暴力抢劫案例仍源源不断传回中国,一些在网络上有名气的中国明星、以及普通游客的遭遇,不断积累着对法国的不安全感受以及对法国警察无能的感受。

中国警察一直以侵犯人权的负面形象在法国媒体上出现。但相反,一些发达地区城市的城市警察,在事故、偷盗、抢劫等日常紧急公共服务中,相对于法国警察而言,反映迅速、敬业和有责任心,在享受过他们公共服务的中国人中有较好的形象。这些游客在法国和警察遭遇时,不免出现巨大的落差。

中国企业近年快速进行海外投资,但企业家们而言,除了不断罢工的新闻和复杂的福利金制度让他们却步外,安全问题是阻止大部分想来法国投资与发展的企业的首要障碍。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没有更多的资金额外保障安全。新闻中,部分企业家信心满满地以旅游或商务考察来法国时,就遭受了偷窃和抢劫,更进一步印证了他们原来的法国不安全的印象,从而放弃对法国的投资。

对于中国长居在法国的学生、侨民来说,长期以来警察局在居留证手续服务、报案的反应。除了居留材料要求各省没有统一标准、部分省的居留证等临时证明过期还未办下来,耽误了学生和侨民们的各项事务。

“等了半年、专门坐飞机回巴黎取居留证”在笔者身边就有两例。经常看到朋友们抱怨巴黎郊区克雷泰伊(Creteil)警察局故意刁难学生托着不办居留证。玫瑰海(L’hay Les Rose)警察局2011年左右一位女警察对中国学生材料稍微有点问题就大发雷霆甩材料、对人发火、把女学生吓哭的事情也见诸于学生们的讨论。而日常遇到偷窃、抢劫,警察出警缓慢、态度差已经是家常便饭。

即使如此,警方并没有认真反思并积极改进问题。奥拜维利耶因为针对华人的袭击持续恶化,今年2月召开警民沟通会,警方一直在委婉地强调华人要克服语言障碍、学习怎么跟警察沟通、懂得法国这边做事的方式,似乎是被抢劫是中国移民自身的问题。

法国媒体也铁板一块,对眼皮底下的问题视而不见。比如对于奥拜维利耶华人持续遭受穆斯林移民青年暴力抢劫问题,华语社会讨论了几个月,法媒并未关注,直至议员动议政府介入后,大报中只有《巴黎人》报道,也没有记者去调查反思问题出在哪里。相反,他们经常舍近求远,对中国的政治问题,没有调查就长篇累牍、乐此不疲。

唯一进入他们主流视野的是中国妓女这个近年热门话题,这也是妓女群体抗争了快20年的结果。中国从1998年开始的国企改革,导致东北等地区大批经济困难的妇女在巴黎等城市就业,在签证过期后成为非法移民的妇女,正常工作受阻后部分开始从事色情行业,这经常招致警方的针对性行动,除了少数尊重人道的小众媒体和人文社科学者外,警察和大媒体形成了默契:这是战果

这两次发生在中国女留学生身上的事件或许是紧急状态下的非常态之举,但按照中国的习惯思维,人们会想:即使真有妓女问题,这又真值得你们大动干戈投入这么多警力吗?”“难道中国妓女比偷窃、抢劫以及郊区的极端主义更具有恐怖主义的隐患?

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以“友谊”这个最高等级的好印象回馈那些帮助过中国的国家。他们在国民教育中经常被教育说,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对法国感恩有加,他们在青年时在法国学习、深受法国的先进教育。加上戴高乐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冲破封锁和中国建交。中国人因为这些恩情对法国有着天生的友谊印象,周恩来当年在意大利广场街区居住的公寓也立着牌子纪念着历史。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法国近年也一直把赴法旅游、经商和学习这三种动机而来法国的中国公民作为客人来欢迎,法国使馆在中国一直以文化活动、旅游宣传、提高签证便利等行动努力经营着法兰西的良好形象,并以政治承诺在获取中国人的信任。

而在96年后的同一个街区,法国警察却以“你们中国留学生好多都是妓女”,却把中国人作为一个有意识的身份识别,各种暴力的、官僚的不友好行为使中国人觉得被为难了,这是普遍的公共服务?还是暗藏潜在的种族主义,以此回赠给中国对法国的友谊之交?

 

本文为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去法国还安全吗?》未编辑版,原文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7202 。版权属于作者和FT中文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或FT中文网授权。

话题:



0

推荐

陈振铎

陈振铎

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陈振铎为法国中欧城市学会召集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社会学博士生。研究领域为中国新安江水库移民、中欧穆斯林移民、城市街区,微信公众号:Deaudo。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8篇